770 动还是静?-《不明不清》
第(2/3)页
如果此时又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,能不能彻底击败蒙古不清楚,让这几年的努力全付之东流却是显而易见的。
“诸位如此沉重,该是担心朕贸然出击损兵折将劳民伤财。没错,以大军去草原荒漠上与蒙古牧人鏖战是非常愚蠢的,属于以短克长。
游牧民族向来居无定所,强敌则退、敌驻则扰、敌弱则攻,诱敌深入,利用大纵深将敌人拖疲拖垮,再寻找有利时机和地形聚而歼之,是他们最惯用也最有效的战法,且屡试不爽。
反观我大明军队,无论如何训练马术,在草原荒漠之中也比不上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上的牧人灵活自如,一旦离开边墙过远,后勤补给就成了大问题。
说句不好听的,如果让我们的士卒每天吃肉干、奶酪,大地为床、苍天为被,燃烧牛粪取暖做饭,不用等敌人来攻,个把月就会出现大量非战斗减员。南方有烟瘴之地,北方一样也会水土不服。
兵法有云,扬长避短。若想打败游牧民族,就不能按照他们习惯的方式作战,必须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。牧人善骑射、习惯长距离奔袭,那我们就不玩骑射,不给他们奔袭的机会。”
虽然眼下皇权鼎盛,无人能左右自己的决定,但在国家大事上洪涛还是愿意先听听大臣们的意见,也愿意和他们讲一讲自己的想法。武力只是最后的依仗,以理服人才是日常。
“臣斗胆一问,如何才能让蒙古游骑按照陛下的旨意行事?”
对于皇帝的作战指导思想,几位军方首脑全都没有异议,盯着地图冥思苦想如何具体实施。反倒是礼部尚书杨嗣昌不太服气,提问中略带调侃。
“朕确实能让他们听话,但不是用旨意而是用实力。杨爱卿既然问起了方法,那就先回答朕一个问题,开平卫在什么地方?”
洪涛倒是不在意有人不服气,那么多位大明皇帝,包括开国之君全无法解决的问题,让自己轻轻松松几句话说成了简简单单,必须会引来质疑。但谁质疑就怼回去也是顺理成章的,咱还不拿权势压人,而是讲道理。
“……原属宣府镇管辖,治所独石口堡,现已裁撤,其防区由归化都司统领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