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九章 浴血昌邑,李氏部曲多豪杰-《三国:积粮万石,黄巾终于起义了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昌邑城头,人头攒动,士兵们正在忙碌的补充搬运守城物料,石块,木块,还有徐干发动全城收罗来的火油,可惜这种东西还是太少了。

    “伟长,没想到吧,你我竟也能守住一城,我还以为一轮都守不下来呢。”李乾与徐干在城头上一边视察,一边胡侃。

    “可别得意,此一战,李氏部曲损失三百多人,我们的力量,援军若不到,我们会来越弱的。”徐干面带忧色,并没有李乾这么乐观。

    “三次,我敢说,我们只要守住三次,阴夔就再也别想要山阳了!”李乾笑道。

    因为援军也该到了。

    突然,远处又想起了阵阵鼓点,虽然阴夔军不在视野之中,但动员的鼓声,昌邑县的城头就能听见。

    “梁贼又要进攻了!”李乾骂道。

    阴夔来自梁国,所以李乾这般骂他。

    于此同时,一名兵士跑来,对李乾道:“家主,城西出现一支兵马。”

    “城西?”李乾看了徐干一眼,“这次,两贼要两门齐攻!”

    “你留在此地,我去城西!”徐干道。

    李乾点点头,只好如此了,好在经历过一战,也算有了些许经验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寒风瑟瑟,张辽迎风疾驰,冷气从盔甲的缝隙中灌入,似要将身上温度都抽走一般。

    一纵骑兵自山谷呼啸而出,张辽远远眺望,见前方有一座城池。

    张辽勒马而立,抬手示意部队停止。

    “原地休整两刻钟!”张辽下令,随后召来堪舆官,问道:“前方何城?”

    “将军,前方乃是方与县,沿济水西进,再有两日,便到昌邑了。”

    张辽远眺城郭,喃喃一声:“还有两日,但愿昌邑能坚守住……”

    方与县东北四十里,是高平县,此时正好也有一队兵马经过,正是朱灵。

    相比张辽,他赶去昌邑的时候,还要再迟上一日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三军之一的赵云军,自开阳县开拔,一路向南,过沂水,入东海,在糜竺里应外合之下,直接兵临东海国治所郯县。

    赵云以为糜竺能引他至治所城下,已经是极限作为,然而当看他看到城外的阵仗时,见过大世面的赵云也怔了怔。

    东海王刘祗以及东海相赵咨亲至城门迎接。

    赵云还以为需要战斗呢,结果变成了来做客。

    糜竺作为中间人,连忙引荐:“大王,赵相,这位便是渤海王帐下常胜将军,赵云赵子龙。”

    刘祗一袭白发束得齐整,右手止不住的去捋他已斑白的美髯,笑着对赵云道:“赵将军大名,如雷贯耳,今日得见,果然气质非凡,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!赵相,他亦是你赵氏之人哦,哈哈哈!”

    赵咨冲赵云一拱手,礼节满满,赵云看着这两人,初始感官极好。

    刘祗看着老态龙钟,却精神极佳,赵咨虽未国相,却一身简陋的素衣,显然质朴异常,如今老百姓都吃不起饭,而有的地方依旧索取无度,显然赵咨不是这类人。

    “赵云见过大王,见过赵相!”赵云下马行礼。

    刘祗向后张望一番,见着赵云的骑兵军容之后,啧啧称奇,忍不住对赵咨赞叹道:“真乃雄师也,难怪渤海王征战,无往不利!”

    “赵将军请入城,府中已备酒宴!”赵咨邀请道。

    糜竺怕赵云拒绝,轻声道:“子龙,初次前来,拒绝恐失了礼节,东海王有意投靠渤海王,你不妨先熟络熟络。”

    赵云心有犹豫,但还是选择了听从糜竺建议,入城了。

    路上,糜竺又给赵云介绍了一下东海王的情况,这一支宗室,也是刘秀之后,和刘擎算是同宗,而赵咨,乃是桓帝旧臣。

    就这么一句桓帝旧臣,赵云就可以理解赵咨有投效渤海王的想法,如今天下大乱,朝纲不振,幼帝被董卓把持,袁氏在汝南另立朝廷,徐州东海虽然天高皇帝远,中原之事多半不会牵扯到这里,但若真要选,他有更好的选择——桓帝之侄,渤海王刘擎。

    当然,这一切,也少不了糜竺的奔走与付出,赵云似乎也越来越意识道,糜氏在徐州的能量,比主公预想的,还要大。

    至少在琅琊东海两地来看,如此不费吹灰之力,就得两个郡国,糜竺确实有点东西,难怪敢直接和渤海王做交易。

    赵云在东海王府受到了高规格礼遇,还破例饮了酒,东海王刘祗在席上当众宣布,若渤海王驾临,他会携东海臣民投靠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