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时间就是一面滤镜。 有时照出的是真实,有时照出的是虚假。 决定真与假的,最后还是人心。 晋国朝堂上,司马炎召集众臣议事之时,决定要宽宏相待,让天下人看到司马氏仁君的形象,这一决策真要施行起来,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。 最起码,从士族大户对晋、汉两边的印象来看,司马炎的风评也要比赵广好的多。 山涛的使团出了开封之后,即分成二队,一队跟着山涛,向偃师、洛阳方向而去,另一队则跟着王戎,转向了许昌方向。 竹林七贤的名望,让山涛出使多了一层保护膜,没有特殊的情况,哪一方的君主也不会无缘无故,将山涛怎么样? 但这一次前往同是晋国的洛阳,山涛却感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肃杀。 从脾气性格角度来论,司马炎确实是一个好人。 他施政宽仁,不是特别触怒于他,不会胡乱杀人,这一点,比其伯父司马师,父亲司马昭都要好太多。 但从皇帝的履职能力来论,司马炎又不算出众,顶多算是中上,再客观一点的话,就是平庸中有几朵小浪花。 历史上的伐吴统一天下,也是由于羊祜、杜预等人一力推动,司马炎犹豫再三,最后才始无可无不可的同意。 皇帝个性过于宽宏,最大的问题就是控制不住局面。 也就是说底下的人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办事,反正做错了也没什么,顶多被司马炎说上几句,严重一点也是罢官而已,只要等司马炎过了气头上,就可以再官复原职。 现成的例子就在面前,比如贾充和荀勖。 竹林七贤之中,有品行高洁之士,有盗世虚名之徒。 山涛无疑是前者,而王戎虽然也在七贤之中,但却只能算后者。 相比不识军务的山涛,王戎是知兵之人,在伐蜀、伐吴的战事中,这位仁兄也是一个方面军的大将,特别是在平定吴国时,王戎的表现比王浑还要优秀一些。 第(1/3)页